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) 隨後補充道:「舉例來說,對於報章雜誌記者而言,即便是場面話也必須是中立客觀的。之後我才注意到,這個單詞往往是在什麼脈絡上被使用,開始直冒冷汗。
只是從那時開始,我便就無法再寫任何報導了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主要為《POPEYE》、《ケトル》、《スペクテイター》等文化類雜誌撰寫。著有書籍「如果文豪寫如何製作杯子炒麵」(與菊地涼、寶島社合著)和原創漫畫「文豪聚集所」(與菊地涼合著,河尻みつる作畫) 延伸閱讀 【沖繩返還50週年】薩摩併吞、復歸日本、美軍基地,堆疊出當前沖繩的難題與哀傷 【沖繩返還50週年】琉球屬於日本毫無異議,唯一有利北京的史料反而是中華民國(台灣)的 【沖繩返還50週年】美國二戰佔領琉球群島後,發現這裡的軍事價值「超出了所有的希望」 【沖繩返還50週年】與台灣同處第一島鏈的沖繩,同樣深切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海上威脅 【沖繩返還50週年】民眾回憶美國統治時期,那霸繁華有如「東方拉斯維加斯」 【沖繩返還50週年】日本作家書寫沖繩:當地人對我這個「內地來的人」沒什麼好感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在一般企業工作後,成為周刊的記者。
你是開放派還是保守派?你是沖繩還人是日本人?美國那邊的人還是政府那邊的人?雖然不會直接被詢問這問題,但還是會經常感受到這類的空氣。」 在某一次的記者會時,訪談了一位沖繩出生的政治家,因為問問題時因不夠謹慎,那位政治家瞬間臉色沉了下來。我曾經在一些podcast節目上開玩笑提過,我是個「群募之友」,也是個「訂閱之友」。
邀請你,加入TNL+,跟我們一起走下去。另外,在免費提供內容的情況下,我們自然會在網站上放上廣告,而加入TNL+,我們也會提供一個更舒適的閱讀體驗,讀者也不會在看到顯示型廣告,讓願意支持我們的讀者,可以更沉浸在我們精心製作的內容裡。親愛的讀者,我是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的共同創辦人和內容長楊士範(Mario)範圍涵蓋國際局勢、政治分析、歷史縱覽、藝文評論、環境能源、勞工政策或是教育學習等等,有些議題我們知道並非當下流行話題,但我們相信都是對於更理解這個世界很重要的內容。
後者則是我從好幾年前開始,就陸陸續續訂閱了非常多各種各樣的服務,包含了各種OTT、咖啡豆、雲端空間、軟體服務,當然,也包含了很多我從事十幾年的新聞媒體。前者是因為我很喜歡贊助一些理念、概念很棒,但需要初始資金的專案,就算拖很久或甚至最後失敗,也無妨。
如果你也不想要一直被這些演算法控制和介入你吸收資訊的方式,我們誠摯的邀請你加入支持我們的行列,成為TNL+的一份子。我們從第一年就知道,成立新聞媒體是一條很漫長很辛苦的路,而我們也從第一年就知道,只要有很多伙伴相信我們,願意一起走,即便路程遙遠漫長,我們還是有辦法繼續走下去。邀請你,加入TNL+,跟我們一起走下去。關鍵評論網從2013年夏天成立至今,已經快要滿9年,我們經歷了很多重要的事件,也透過很多商業上的合作,成為現在的我們。
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另外,原先的49元的無廣告方案,我們將改為TNL Friends方案,完整TNL+和TNL Friends資訊,可以到我們的訂閱方案說明頁了解詳情,希望你能夠成為TNL的朋友,一起來支持我們。而在TNL+裡面,還包含每個月獨家的深度評論、分析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關鍵評論網網站上每天會提供各種各樣的議題分析和新聞整理,針對重大議題和事件也會有資訊圖表和數位敘事特輯,每個月也會有我們精心製作的專題。另外,在免費提供內容的情況下,我們自然會在網站上放上廣告,而加入TNL+,我們也會提供一個更舒適的閱讀體驗,讀者也不會在看到顯示型廣告,讓願意支持我們的讀者,可以更沉浸在我們精心製作的內容裡。
我可以理解新聞媒體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吸引訂閱的服務。但在走過許多內容品牌追求「病毒式擴散」的社群活躍成長階段、在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社群和搜尋巨頭演算法的調整之後,我們對於接觸讀者的難度增加了許多。
親愛的讀者,我是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的共同創辦人和內容長楊士範(Mario)。我曾經在一些podcast節目上開玩笑提過,我是個「群募之友」,也是個「訂閱之友」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以下,是我們與作者的跨海筆訪: 問:讓您從「台灣工程師在英國」(TEiUK)、「到世界的職線距離」等社群分享,到集結內容出版此書的契機是什麼呢?您認為書籍與網路兩種資訊載體有什麼差異呢?撰寫此書的過程中,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? 答:TEiUK一開始走的是分享會的形式,目的也很單純,我們希望能夠達到「有延續性的互助圈」這件事。因為疫情的關係,書的大綱修正了幾次,從原本比較複雜的LISTEN原則改成了LIST原則,也把本來沒有提到的後疫情時代納入進來,想不到寫書也可以像創業一樣軸轉,其實是很新奇的體驗。不過透過分享會的形式能夠接觸到的族群終究有限,我在第一次決定離開英國的時候,就有把這些經歷集結成書的念頭,我才開始去找出版社提案。
我也試過發一些小節錄到不同的論壇聽聽回饋,結果當然也是有推有噓,這個過程我也開始意識到為什麼很多知名作家都會說:「不要管評論家說什麼」。其中YEF這個活動對我的影響是最直接的,那是一屆200人左右的跨校創業競賽,我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找資料和分析資料的強項,我的第一個創業、後來轉職成工程師、都和這個活動有關。
從小到大也只有作文這個項目我常常得到超越同齡人的評價,從散文、古文、現代詩、絕句、宋詞我都能寫,所以每當低潮的時候,我都會覺得也許我在做的不是我最擅長的事,寫作才是。結果出的第一本書和小時候想的作家可能根本搭不上線,但這可能也滿符合精實創業的精神的。
如果有機會回頭跟當時的自己說說話,我也許會去交換也不一定。您認為讓您從性格內向到能跨出舒適圈、同理內向者並用外向者方式表達,一路上造成轉變的原因是什麼呢?內向曾是您渴望改善的缺點嗎?為什麼?如今您如何看待這項特質呢? 答:我覺得可能我個性裡本來就有一種躁動吧,雖然外顯上是平靜的,但是我實在不想成為跟別人一模一樣的人,所以我本來就滿願意跨出舒適圈的,即使那會讓我出糗也沒關係。
和很多把部落格文章集結成書的做法不同,我是用半學術的方式在看待這本書的,包含圖說、註釋、附錄等等,這都是書籍這個載體的特性。第一個是空服員不想,第二個跳出來的就是顧問。我原本的計畫是想要直接出國留學,所以也沒有在大二時就特別去考托福準備交換。他用超過五年的社群分享、職涯輔導經驗,歸納出原創的LIST原則,這回更集結成書,即使讀者身在台灣,也能使用這套方法不斷迭代嘗試,拉近與世界的「職」線距離。
在大學時參加的創業社團和服務性社團對我而言都有滿大的影響,包含一些社會學的關懷、設計思考、和比較現代的矽谷創業模式。也許因此就開拓了另一條路,那可能也就不會有這本書了。
因為我隱約覺得自己想要當作家,當醫師的話好像可以聽到很多人的故事,但又不用和人太深入的交流,收入又可以過上很不錯的生活,不然就考醫科吧。但結果指考沒考好,在三類組裡面我就決定選了屬於基礎科學的生科系來唸了。
問:您大學時為什麼會選擇就讀生科系呢?大學所學、參與不同社團對您未來職涯有哪些影響呢?在您大學時期,曾考慮申請過交換學生嗎?為什麼? 答:我考大學的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要念什麼,那時候唸三類就覺得也許當醫師很不錯。這個過程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疫情和評論吧。
問:您曾認為自己是內向的人,卻因第一份工作老闆的評價改變自我定錨,認知到自己是能領導團隊的人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場顧問業的講座,有個學姊提到:「我一直想出國工作,但不知道要做什麼,就上網查了一下什麼工作可以出國工作。也因為這樣,在資訊過載的現在,用書作為一個「有限的入門起點」我覺得是很好的方式,你知道可以從哪裡開始,也知道讀到哪裡算是「完成了」這個步驟,比較不會讓人陷入資訊海洋而無所適從。只是創作畢竟是一個把自己的真心公諸於世的過程,心智再怎麼強健也很難不被別人影響,我想這可以是我成為作家的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。
大約從何時開始,您將「當作家」視為夢想的呢?為什麼?您認為除了出版此書,您目前在做的事與當作家有哪些共通性呢? 答:應該是從小學就開始了吧,雖然那時候最想當的是詩人而不是作家,因為我隱約覺得當作家就是要當小說家,但我不太會說故事。網路文章當然也可以集結成冊並增加註釋,但那不是一種必須。
要有延續性,每年就得至少有幾次活動,而要讓大家能夠互助,我覺得從和我同期前往英國的範本開始,如果有人受到啟發,出國後也願意回頭分享,這個互助圈就成形了。當然長大職涯的探索夠多了之後,我也知道那可能只是小時候被誇獎後的深層記憶,放在現實市場裡,我的文字能力比起十年來累積的工作能力,可能根本什麼也不是,不過當成一個童年的夢來追尋我覺得也還是挺浪漫的,值得繼續作夢。
也因為出書時間比原本規劃的晚了兩年,這段期間我發現網路上分享出國工作的心得已經不像2015年時那麼稀缺了,各行各業各個國家的分享也越來越多,有時候我也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只是在重複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。」那應該是我開始認真修改履歷和尋找實習和領導機會的起點。
上一篇:山西焦炭首列集装箱成功发运